1. 伊基托斯地理位置圖
亞馬遜河長度僅次于尼羅河(約6400公里),為世界第二大河。在南美洲北部。據(jù)估計(jì),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動的水約有20-25%在亞馬遜河。河口寬達(dá)240公里,泛濫期流量達(dá)每秒18萬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10倍。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nèi)的海水變淡。已知支流有1000多條,其中7條長度超過1600公里。20條超過1000公里。
由發(fā)源于秘魯安第斯山的烏卡亞利河與馬拉尼翁河匯合而成,向東流貫巴西北部,一路向東,沿途接納了1000多條支流,全長6400千米,最終注入大西洋。亞馬遜河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千米,約占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00立方千米,相當(dāng)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水量的1/6。
亞馬遜河上游約長2500千米,分為上、下兩段。上段長約1000千米,落差達(dá)5000米,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形成一條系列急流瀑布;下段為兩條巨大支流注入亞馬遜河的兩個河口之間的河段,因?yàn)檫M(jìn)入亞馬遜平原,流速緩慢、曲流發(fā)達(dá),至末端河寬約2000米。
亞馬遜河中游流經(jīng)秘魯、哥倫比亞、巴西、全長約為2200千米。在巴西北部,亞馬遜河水深45米,河寬3000米,流速緩慢;河中島洲錯列、河道呈網(wǎng)狀分布,兩岸河漫灘寬30~100千米,地勢低下,湖沿密布,排水不暢;河流兩側(cè)支流眾多,都發(fā)源于安第斯山東坡,呈羽狀分布。至中游末端,河寬至11千米,河深99米。
在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全長6,437公里(以烏卡亞利河源起算)。支流長度在一千公里以上的有20多條。流域面積622萬平方公里,約占南美大陸面積的35%,包括巴西、玻利維亞、秘魯、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委內(nèi)瑞拉等國大部或部分領(lǐng)土。流域內(nèi)大部分地區(qū)為熱帶雨林氣候,年雨量2,000毫米以上。水量終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為22萬米2/秒,洪水期流量可達(dá)28萬米2/秒以上,為世界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源地區(qū)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平均比降約5.2‰。進(jìn)入平原后比降微小。中下游平均流速為0.7-1.7米/秒。水深河寬,巴西境內(nèi)河深大部分在45米以上,馬瑙斯附近深達(dá)99米。下游河寬達(dá)20-80公里,河口呈喇叭狀,寬240公里,淺灘沙洲羅列。海潮可涌至河口以上960公里的奧比多斯。干流有5,000多公里可全年通航,吃水5-6米的海輪可自河口上溯3,700公里至秘魯?shù)囊粱兴?;全水系?nèi)可供通航的河道長度達(dá)3萬公里(正常水位)。水力資源也相當(dāng)豐富,但尚未充分開發(fā)。
2. 伊斯基亞島地理位置
主要的島嶼:撒丁島,西西里島,馬耳他島
其他島嶼有:戈佐島、潘泰萊里亞島、蘭佩杜薩島、利諾薩島、厄爾巴島、古謬島、戈?duì)柛赈c島、卡普拉亞島、蒙特克里斯托島、蓬扎島、伊斯基亞島、菲力庫迪島、阿里庫迪島、武爾卡諾島、薩利納島、烏斯蒂卡島、馬雷笛膜島、法維尼亞納島、利帕里島、阿西納拉島、帕爾馬羅拉島、文托泰內(nèi)島、努馬納島、馬達(dá)萊納島等。
撒丁島:島上起伏的內(nèi)陸地勢上生長著瑪西葉群落(地中海夏旱灌木群落,包括愛神木,野生百里香,刺梨和矮橡樹),愜意的海岸線,剔透的海面,獨(dú)立的礁石,長長的沙灘以及洞穴。島上最高的山峰根那根圖高1834米,庇佑著這個地區(qū)的村子。在撒丁東北部山勢逐漸下降為與斯梅拉達(dá)海岸線持平,同時斯梅拉達(dá)也是撒丁獨(dú)一無二的海岸。繼續(xù)向南,奧羅斯勒灣的海岸線幾乎沒有受到過破壞。西部的奧里司塔諾地勢平坦,連接著島上糧食,水果和蔬菜的主要產(chǎn)地——卡皮塔諾平原。
西西里島:西西里大部分為山地,地震和火山活動相當(dāng)頻繁。埃特訥火山(Mount Etna,海拔3,261米〔10,700呎〕)是歐洲最高的活火山。唯一的寬闊谷地是東部卡塔尼亞(Catania)平原,土地肥沃。具亞熱帶和地中海氣候特征。春秋溫暖,夏季炎熱,冬季潮濕。平原地區(qū)年降雨量為400到600毫米(16三4吋),山地為1,200ㄢ,400毫米(4755吋)。有豐富的地下水和泉水。由于人的影響,自然植被大大減少,森林覆蓋率僅為4%。 西西里島周圍的島嶼有烏斯蒂卡島、利帕里群島、潘泰萊里亞島、埃加迪群島、佩拉杰群島。
馬耳他島:馬耳他島面積246平方公里。人口29.7萬。主要城市瓦萊塔。山地盤亙,主要為珊瑚石灰?guī)r高地,北部高峻,多巉崖、山洞和谷地。南部高地,從海拔270-200米,漸降到130米以下。西海岸峻峭平直,東海岸多深水海灣。謝貝拉斯山兩側(cè)有格蘭德港和馬爾薩姆謝特港。典型的地中海式氣候,年降水量約500毫米。產(chǎn)馬鈴薯、葡萄、洋蔥、番茄等。特殊動物有豪豬、白齒鼩鼱、地中海鼬鼠和多種蝙蝠。
3. 秘魯伊基托斯地圖
亞馬遜河的屬于南半球的南美洲,位于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中間,南極洲的北面,北極洲的南面。
亞馬遜河流經(jīng)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委內(nèi)瑞拉、圭亞那、蘇里南、玻利維亞和巴西等國。最終在巴西的馬臘若島附近流入大西洋。
亞馬遜河位于南美洲北部,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發(fā)源于秘魯境內(nèi)安第斯山脈科迪勒拉山系的東坡,有兩支河源:一支為馬拉尼翁河(Maranon,通常以該河作為亞馬孫河的正源),發(fā)源于秘魯境內(nèi)安第斯山高山區(qū);另一支為烏卡亞利(Ucay-ali)河,該河源頭名叫阿普里馬克(Apunmac)河。馬拉尼翁河及烏卡亞利河穿過祟山峻嶺后在秘魯?shù)蔫?Nauta)附近匯合。亞馬孫河干支流蜿蜒流經(jīng)南美洲7個國家。亞馬孫河從秘魯?shù)囊粱兴?Iquitos)至巴西的馬瑙斯(Manaus)叫索利默伊斯(Solimoes)河,內(nèi)格羅河河口至大西洋段才稱亞馬孫河。亞馬孫河向東奔流橫穿巴西的北部,于馬拉若島附近注入大西洋。
4. 伊基托斯的地形區(qū)是什么
南美洲的亞馬孫河是世界第一大河。亞馬孫河全長6 800千米,流域面積580萬平方千米。它源出秘魯境內(nèi)。在安第斯山上,流泉淙淙,懸崖上掛著瀑布,形成溪流。經(jīng)過一連串的湖泊,水量增大,成為馬拉尼翁河。它和烏卡亞利河匯合后,始稱亞馬孫河?!?/p>
內(nèi)格羅河和亞馬孫河匯合后,由于內(nèi)格羅河水含有大量微小生物,水呈深綠色;而亞馬孫河夾帶著泥沙,水呈黃白色。兩股水涇渭分明,直到向下游流了幾千米后,界線才漸漸消失,匯成一片。
亞馬孫河流經(jīng)高溫多雨的熱帶地區(qū),年降水量在2 500毫米以上,加上周圍地形都向亞馬孫河傾斜,集水面積廣大,使它每秒鐘就有12~22萬立方米的水量入海,全年水量達(dá)到3 800~4 700立方千米,占全世界河流入海水量的九分之一。
從內(nèi)格羅河匯入口開始,亞馬孫河河道變寬,達(dá)3千米多。再往下游,寬可達(dá)到5~20千米。到了三角洲地區(qū),水道被肢解成十幾股,江心島嶼極為發(fā)育。它的巨大的喇叭形河口,最寬的地方有80千米,水深百余米,河道低平,乘船進(jìn)入其中仍仿佛在汪洋大海中航行。有時海潮呼嘯著溯流而上,距河口可達(dá)1 300千米之遙,常形成5米多高的水墻,洶涌澎湃,景色壯觀。海潮阻擋著河水的去路,使河水水位不斷抬高,常因此漫溢兩岸,泛濫到平原上。這時的亞馬孫河,更像大海,一望無際,水天相連。印第安人把海潮沖擊河水的嘯聲叫“亞馬孫奴”。據(jù)說,亞馬孫河的河名就由此而來?!?
亞馬孫河兩岸生長著世界上面積最廣闊的熱帶雨林,河流穿過猶如林中的狹窄通道。16世紀(jì),西班牙探險(xiǎn)家平松給這條河取名為“莫拉儂河”,意思是“森林河”。河中有2千多種魚類,捕魚是當(dāng)?shù)鼐用竦闹匾a(chǎn)活動。
亞馬孫河大部分地區(qū)至今還保持著原始狀態(tài),農(nóng)業(yè)用地只占總土地面積的千分之一。在亞馬孫河兩岸,船是人們的住所,也是主要的交通工具,甚至連商店、學(xué)校也都設(shè)在船上。亞馬孫河的幾乎所有干支流都可以通航,通航總里程達(dá)2.5萬千米。洪水期間,干流上3千噸的輪船可以從大西洋一直向西駛到安第斯山東麓、秘魯?shù)囊粱兴埂?/p>
5. 伊基托斯市
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非洲主河流之父,位于非洲東北部,是一條國際性的河流。 尼羅河發(fā)源于非洲東北部布隆迪高原,尼羅河是由卡蓋拉河、白尼羅河、青尼羅河三條河流匯流而成。流經(jīng)布隆迪、盧旺達(dá)、坦桑尼亞、烏干達(dá)、蘇丹和埃及等國,最后注入地中海。
干流自卡蓋拉河源頭至入???,全長6671千米,流域面積287萬平方千米。
2、 亞馬遜河
亞馬遜河,全長6440公里,域面積6915000平方公里,約占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為世界第二長河,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從秘魯?shù)臑蹩▉喞?阿普里馬克(Ucayali-Apurimac)水系發(fā)源地起,全長約6,751公里,亞馬遜河干支流蜿蜒流經(jīng)南美洲7個國家。亞馬遜河從秘魯?shù)囊粱兴?Iquitos)至巴西的馬瑙斯(Manaus)叫索利默伊斯(Solimoes)河,內(nèi)格羅河河口至大西洋段才稱亞馬遜河。
它最西端的發(fā)源地是距太平洋不到160公里高聳的安第斯山,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00立方千米,相當(dāng)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水量的1/6。河口寬達(dá)240公里,泛濫期流量達(dá)每秒28萬立方米,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nèi)的海水變淡。
3、長江
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冬雪山。世界第三長河。長度6300公里。水蘊(yùn)含量占全國的40%。
長江流經(jīng):青藏高原-青海(青)-四川(川)-西藏(藏)-云南(滇)-重慶(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贛)-安徽(皖)-江蘇(蘇)-上海(滬)-東海。
有岷江、嘉陵江、沱江、烏江、湘江、漢江、贛江、青弋江、黃浦江等重要支流。其中漢江最長,干流以北的是雅礱江、岷江、嘉陵江和漢江。干流以南的是烏江、湘江、沅江贛江和黃浦江。
漢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庫為南水北調(diào)中線水源地。
4、密西西比河—密蘇里河
密西西比河若以發(fā)源于落基山脈東坡的最大支流密蘇里河的源頭起算,長6262千米,名列世界第四。
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達(dá)墨西哥灣,東接阿巴拉契亞山脈,西至落基山脈,面積322萬平方千米,約占北美洲面積的1/8。匯集了共約250多條支流。西岸支流比東岸多而長,形成巨大的不對稱樹枝狀水系。水量豐富,近河口處年平均流量達(dá)1.88萬立方米/秒。
5、黃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全長5464公里,流域面積752,443平方公里,它發(fā)源于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呈“幾”字形流經(jīng)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nèi)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后流入渤海。
由于河流中段流經(jīng)中國黃土高原地區(qū),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稱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
6、額畢—額爾齊斯河
額爾齊斯河是一條跨國河流,發(fā)源于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富蘊(yùn)縣阿爾泰山南坡,沿阿爾泰山南麓向西北流,在哈巴河縣以西進(jìn)入哈薩克斯坦國,注入齋桑泊(現(xiàn)過境后即注人布赫塔爾馬水庫,齋桑泊已成為水庫的一部分),出湖后繼續(xù)西北流穿行于哈薩克斯坦東北部,進(jìn)入俄羅斯后,過鄂木斯克轉(zhuǎn)向東北,于塔拉附近又轉(zhuǎn)向西北,于托博爾斯克轉(zhuǎn)向北流,在漢特曼西斯克附近匯入鄂畢河,注入北冰洋,河流全長5410千米,流域面積297.5萬平方千米為鄂畢河的最大支流。
6. 伊基托斯城市分布特點(diǎn)
伊基托斯是秘魯亞馬孫叢林地區(qū)最大城市,人口約44萬人,為洛雷托大區(qū)瑪雅瑙斯省省會。其經(jīng)緯度為南緯3.7度, 西經(jīng)73.2度, 海拔126米。伊基托斯位于亞馬孫河岸邊,無公路或鐵路與外界連接,對外交通完全依靠航空和亞馬孫河航運(yùn)。原為一印第安人漁村,1866年設(shè)市。為附近橡膠等農(nóng)產(chǎn)品的主要集運(yùn)港。秘魯亞馬孫地區(qū)新興石油工業(yè)的中心及秘魯東部的經(jīng)濟(jì)、文化中心。
7. 伊基克位置
伊基克位于智利的北部,常年缺水,號稱世界旱極。曾出現(xiàn)連續(xù)14年無降水的記錄。
伊基克屬于熱帶沙漠氣候這一地區(qū)由于常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帶的控制,盛行下沉氣流,降水稀少,此外在大氣環(huán)流因素中,阿塔卡瑪沙漠地區(qū)還會受到東南信風(fēng)的影響,但是由于地處南美大陸西岸,東南新風(fēng)風(fēng)向有陸地,吹向海洋形成離岸風(fēng),使得水汽更遠(yuǎn)離陸地,再加上沿岸秘魯寒流的降溫減濕作用,使得伊基克所在的地區(qū)年降水量僅為2.5毫米,伊基克幾乎有400年,都沒有像樣的下過雨。
但是伊基克獨(dú)特的自然地理風(fēng)光,海洋和沙漠并存的獨(dú)特風(fēng)景,每年都會有成千上萬的海內(nèi)外游客到這里游玩,觀賞旅游業(yè)也是伊基克的支柱產(chǎn)業(yè)之一。另外伊基克憑借自身獨(dú)特的地理位置,目前他已經(jīng)成為了南美洲的貨物集散中心。
一機(jī)課的經(jīng)濟(jì)位置如此的重要,常住人口超過20萬,每年還要接受大量的游客,常年卻沒有雨水降落,是怎么解決人們對淡水的需求呢?原來智利政府在其鄰國玻利維亞皮科的綠洲源頭修建了一條長達(dá)96公里的地下管道,到伊基克的水廠,然后再分配到城市的居民家里,保障了城市的用水。
8. 伊基托斯地形區(qū)
亞馬遜河發(fā)源于秘魯, 烏卡亞利~阿普里馬克水系的發(fā)源地,全長約6751公里。它最西邊的發(fā)源地是高聳的安第斯山,距太平洋不到160公里,其入口在大西洋,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為6.6萬億立方米,相當(dāng)于世界上河流注入海洋水量的1/6。
河口寬240公里,洪水期間流速為每秒28萬立方米。排出的水量太大,距離海岸160公里以內(nèi)的海水變?nèi)?。如果馬拉尼翁河是亞馬遜河的源頭,全長6299公里,如果烏卡亞利河是源頭,全長6436公里,超過尼羅河,成為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河口年平均流量17.5萬立方米/秒,年平均徑流量6.93萬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深度1200毫米,懸沙濃度0.22kg/立方米。輸沙能力9億噸。豐水年,中游馬瑙斯附近的河流寬5公里,下游寬20公里,河口段寬80公里,河口是一個寬240公里的喇叭形海灣。
下游城市河道進(jìn)行平均使用深度20~50m,最大經(jīng)濟(jì)深度100m,水位年變化9m。伊基托斯年上游的平均流量為每秒20420~28200米。從伊基托斯到???,亞馬遜河的平均坡度為每公里0.035米。
它在世界河流中排名第二。亞馬遜河每秒向大西洋主義注入11.6萬立方米的水,其中3次流向?qū)τ谒_伊河約多,量比,比密西西比河多10倍,比尼羅河,多60倍,占全球經(jīng)濟(jì)流入以及海河總水量的20%。水資源豐富,水力強(qiáng)勁,來自河口的淡水涌入大西洋長達(dá)160公里。在支流中,有7條長1600多公里,最長的是馬代河,長3200多公里。
水量常年沒有充足。河口年平均現(xiàn)金流量為22萬立方米/秒,汛期流量能力可達(dá)28萬立方米/秒以上,是世界上主要流域土地面積范圍最廣、水量影響最大的河流。上元地區(qū)擁有屬性高山深谷陡坡急流,平均坡度約為5.2。進(jìn)入平原后,梯度小。
中下游平均流速0.7~1.7m/s,河深河寬。巴西的水深大多超過45米,馬瑙斯附近的水深為99米。下游城市河道寬20~80公里,河口呈喇叭形,寬240公里,淺灘的沙洲也在此列。潮汐可以涌到河口上方960公里處的奧比多斯,干流上有5000多公里可以全年通航。吃水5~6米的船只可以從河口回到秘魯;的伊基托斯,全長3700公里。整個水系的通航河道長3萬公里(零位)。水資源也很豐富。
9. 伊基托斯地理位置圖高清
1、流量大(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十分豐富)
2、水位變化小,無明顯汛期(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降水豐富)
3、流域面積廣(位于亞馬孫平原)
4、河流含沙量?。釒в炅謴V布,植被覆蓋好)
5、水能資源豐富(河流流經(jīng)山地和平原地區(qū),落差大,再加上水量大)
6、無結(jié)冰期,無凌汛現(xiàn)象(地處熱帶,河流不結(jié)冰)
面積長度
亞馬遜河全長6440公里,為世界第二長河;流域面積691.5萬Km2,約占南美大陸總面積的40%,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從秘魯?shù)臑蹩▉喞?阿普里馬克(Ucayali-Apurimac)水系發(fā)源地起,全長約6,751公里,它最西端的發(fā)源地是距太平洋不到160公里高聳的安第斯山,入口在大西洋,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約6.6萬億立方米,相當(dāng)于世界河流注入大洋總水量的1/6。
河口寬達(dá)240公里,泛濫期流量每秒達(dá)28萬立方米,瀉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邊160公里內(nèi)的海水變淡。亞馬遜河若以馬拉尼翁河為源,全長6299公里,若以烏卡亞利河為源,全長6436公里,超過于尼羅河,為世界第一長河。又是世界第一大河。河口多年平均流量17.5萬立方米/秒,年均徑流量6.93萬億立方米,年平均徑流深度1200毫米,懸移質(zhì)含沙量為0.22kg/立方米;,輸沙量為9億噸。豐水年時,中游馬瑙斯附近河寬5公里,下游寬20公里,河口段寬80公里,河口呈喇叭型海灣,寬240公里。
下游河槽平均深為20-50米,最大水深100米,水位年變幅為9米。上游伊基托斯年均流量20420-28200m3/s.從伊基托斯至入海口,亞馬孫河的平均坡度為0.035米/公里。
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二。亞馬遜河每秒鐘把11.6萬立方米的水注入大西洋,流量比薩伊河約多3倍,比密西西比河多10倍,比尼羅河多60倍,占全球入海河水總流量的20%。水量充沛、水力澎湃,河口淡水沖入大西洋中達(dá)160公里。支流中,7條長逾1600公里;最長的是馬代拉河,長逾3200公里。
水量終年充沛,河口年平均流量為22萬立方米/秒,洪水期流量可達(dá)28萬立方米/秒以上,為世界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源地區(qū)山高谷深,坡陡流急,平均比降約5.2‰。進(jìn)入平原后比降微小。
中下游平均流速為0.7-1.7米/秒。水深河寬,巴西境內(nèi)河深大部分在45米以上,馬瑙斯附近深達(dá)99米。下游河寬達(dá)20-80公里,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