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的詩情畫意,是詩、書、畫、印結合構成的深厚文化底蘊,是中國畫的靈魂,是其作品思想內涵的體現。中國畫歷史遙追數千年,是中華傳統藝術之瑰寶。
元代王冕,孤傲而特立獨行,對權貴鄙而不視,情系民苦、譴豪責貴。作畫尤愛梅花。于是,養(yǎng)花護梅、種草栽梅、丹青寫梅、詩里詠梅、夢中以詩思梅,且詩思難遏。回到畫中,王冕的梅,花繁枝密,詩意盎然,“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畫,文氣盈盈。詩,意象躍然。詩情畫意,美滿天地人間。
唐代王維,宋代蘇軾、文同,元代吳鎮(zhèn)、倪瓚、黃公望,明四家、青藤,清代四僧、揚州八怪等,作品直抒胸臆,“詩畫同體”。他們的共之處是畫上題詩,詩在畫中。這樣確實增加了藝術的內涵和境界,也抒發(fā)和升華了作者的感情。充分展示了中國繪畫的詩意之美。
中國人的思維、審美都趨于含蓄,多留想象空間,欣賞空靈、輕淡、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繪畫更強調純粹、意境、略施淡彩,點到為止、韻律節(jié)奏。講究詩畫結合,禪思文趣。把詩思趣想同線性節(jié)奏貫穿,將抹云探月與墨韻筆痕交織。這一度成為直到今天仍在存續(xù)的中國畫傳統,也成為對中國畫審美取向的指針。這種精神物化的和諧直接在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畫作品中彰顯與統一。
中國畫作品,都是畫家詩意巧思、生活感悟之心象的投射。只有內在的人格,才能有藝術的美感,有妙想才能有偶得,沒有豐富的人生酸甜苦辣,就難得藝術的絢麗多彩!
詩的含蓄、簡約,畫的意境、彩趣,極簡與豐富合二為一,空處境象顯,實處氣韻生,水墨意趣、詩風文味都在尺幅之內。
“詩是無形畫,畫是有形詩”,詩畫一體本就不是新說,是傳統也是規(guī)定。沒有詩意的畫就無意境可談。
詩情與畫意貫穿一體,言語同造型互為補充。畫家的狀態(tài)、心態(tài)、情思、感悟、審美集中反映在畫面。藝術作品是心靈和精神的家園,是藝術家人品、才情、學問、思想、士氣的體現和象征。藝術是客觀生活和藝術家主觀感受的結合,詩與畫當然也不例外,天人合一、情境融通。
中國畫的本質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抖Y記樂記》云:“樂者樂也。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敝袊鴤鹘y美學講究的“目擊道存”、“悅耳養(yǎng)心”,道理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