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肇慶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主任
肇慶全市行政區(qū)域總面積148.91萬公頃,設端州區(qū)、鼎湖區(qū)、高要區(qū),轄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代管四會市,設91個鎮(zhèn)、12個街道、1個民族鄉(xiāng)、1255個行政村和296個社區(qū)。2020年11月1日零時,肇慶市常住人口共411.36萬人。肇慶風光秀麗,旅游資源豐富。城區(qū)的七星巖,湖山一體,素有“嶺南第一奇觀”的美譽;鼎湖山山高林密,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肇慶自然資源豐富,不僅擁有豐富的土地、農林資源和水力資源,而且擁有黃金、玉石等50多種礦產(chǎn)資源,被譽為廣東的“黃金之鄉(xiāng)”“中國硯都”。
2. 肇慶市文體旅游局領導
1、端硯
端硯誕生在唐代初期廣東肇慶(古稱端州)。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與甘肅洮硯、安徽歙硯、山西澄泥硯齊名。端硯石出產(chǎn)在廣東省肇慶市東部的爛柯山和肇慶市七星巖北面(西起小湘峽,東到鼎湖山)的北嶺山一帶,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巖三地之硯石為最佳。
端硯以石質堅實、潤滑、細膩、嬌嫩而馳名于世,用端硯研墨不滯,發(fā)墨快,研出之墨汁細滑,書寫流暢不損毫,字跡顏色經(jīng)久不變,好的端硯,無論是酷暑,或是嚴冬,用手按其硯心,硯心湛藍墨綠,水氣久久不干,古人有哈氣研墨之說。2006年5月20日,端硯制作技藝經(jīng)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名錄。
2、悅城“龍母誕”
悅城龍母祖廟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在廣東省德慶縣悅城鎮(zhèn)三江匯流處,因其蘊涵著深厚的龍母文化、古建筑文化、風水文化和歷史文化而聞名海內外,成為了海內外龍的傳人尋根問祖、四海朝宗、祈福觀光的旅游圣地,在西江流域和港澳地區(qū)更是家喻戶曉。龍母祖廟最為值得稱贊乃其精湛的建筑藝術,其建筑自光緒三十一年重建至今,歷經(jīng)洪水雷雨而墻不裂、地不陷、害蟲不蛀、雷電不侵,堪稱建筑史上一絕。 其高超的防洪、防蟲、防雷的建筑設計,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每逢農歷五月初八龍母誕期,在龍母廟都舉行大規(guī)模的民間祭祀活動,肇慶市屬各縣及珠江三角洲以至港澳地區(qū)前往參拜者多時超過十萬之眾。一連十數(shù)日,龍母廟前石牌坊廣場上,香客云集,香煙繚繞,昔時還有祭青蛇、摸龍床求子的習俗。
3、貞仙誕
四會貞仙誕是一種古老的傳統(tǒng)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貞山位于四會西南面,坐落貞山街道,是四會市的風景旅游區(qū),隸屬四會旅游局管轄。貞仙是中國婦女“貞風亮節(jié)、勤勞儉樸、孝敬翁姑”的典范,亦是嶺南三大女神之一。三大女神即唐代四會文氏貞仙、秦代德慶龍母、宋代泉州湄洲島天后。貞仙誕這一民間習俗已有1000多年的悠久歷史,而且有廣泛的民眾基礎,寄托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
每年九月初九的貞仙誕誕期,除本地鄉(xiāng)民參加外,珠江三角洲、三水、南海、順德、清遠、肇慶一帶以及海外華人、港澳同胞信眾均參加,人數(shù)多達數(shù)萬熱鬧非凡。
貞仙誕儀式程序:1、迎仙;2、鳴炮;3、上金豬、茶果、供品;4、上香叩拜;5、頌讀祭文;6、頌讀祝文;7、祈福種福;8、八仙賀誕;9、禮成鳴炮;10、送貞仙回祠;11、文藝表演。相關器具:1、貞仙塑像;2、八音鑼鼓;3、八仙造型;4、貞仙座駕;5、羅傘。
4、古城墻
據(jù)史料記載,肇慶始為土城墻,宋政和三年(1113年)將土城擴大,并筑為磚城。該城墻歷史上雖然歷盡滄桑也經(jīng)過20多次修葺,但城墻和城門位置未改。宋代始建的城墻至今仍然保存完整,全國罕見。
5、七星巖摩崖石刻
早在唐開元年間(713—741),有名的書法家李邕,就在七星巖石室洞口留刻有全國著名的《端州石室記》。此后,唐李紳,宋包拯、周敦頤、郭祥正、黃公度,明俞大猷、吳國倫、郭都賢、陳磷,清黎簡、馮敏昌等,都在巖洞內外留下了大量的詩文或題名。
3. 肇慶旅游局
(1)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qū),位于廣東省肇慶市。是第一批重點風景名勝區(qū),同時是首批國家AAAA級景區(qū)、全國十大文明風景旅游示范點和ISO14000國家示范區(qū)。肇慶星湖風景名勝區(qū)由七星巖和鼎湖山兩大景區(qū)組成,總面積20.61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天溪十景、云溪十景、寶鼎園……
(2)鼎湖山是嶺南四大名山之首,距肇慶城區(qū)東北18公里,位于北緯23°10’,東經(jīng)112°31’。因地球上北回歸線穿過的地方大都是沙漠或干草原,所以鼎湖山又被中外學者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1956年,鼎湖山成為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qū)。1979年又成為我國第一批加-合國科教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計劃的保護區(qū),建立了“人與生物圈”研究中心,成為國際性的學術交流和研究基地。
(3)肇慶七星巖位于肇慶市區(qū)北約4公里處,景區(qū)由五湖、六崗、七巖、八洞組成,面積8.23平方公里,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景在城中不見城,美如人間仙景。七星巖以喀斯特溶巖地貌的巖峰、湖泊景觀為主要特色,七座排列如北斗七星的石灰?guī)r巖峰巧布在面積達6.3平方公里的湖面上,20余公里長的湖堤把湖面分割成五大湖,風光旖旎。被譽為"人間仙境"、"嶺南第一奇觀"。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七星巖摩崖石刻是南中國保存得最多最集中的摩崖石刻群,所以取名為七星巖。
(4)悅城龍母祖廟座落在廣東省德慶縣悅城鎮(zhèn)水口,是供奉龍母娘娘的廟宇。龍母姓溫,秦時人,自小能預知禍福,且樂善好助,人稱神女。傳說一天,溫氏在西江邊濯洗時偶拾到一大卵,孵出五只小動物,能為溫氏捕魚。長大后五物竟變成頭角崢嶸、身皆鱗甲的五條真龍。溫氏讓他們施云播雨,保境安民。人們便稱溫氏為龍母。后來龍母仙逝,五龍悲痛欲絕,化作五秀才,將龍母葬于北岸的珠山下。后人感于五龍的孝心,就此建廟,名曰“孝通廟”,后改為“龍母祖廟”。
(5)封開國家地質公園位于廣東省封開縣東部、賀江以東大部分地區(qū),由北部的西山、狼嶺山,東部的黨山、七星巖山,南部的黃崗山、豐壽山、麒麟山及賀江圍限起來,面積約1326平方公里,核心區(qū)面積117平方公里。它是嶺南古文明重要發(fā)祥地,旅游資源十分豐富。境內山川秀麗、人杰地靈。目前園內已建立了大斑石景區(qū)、龍山景區(qū)、千層峰景區(qū)、黑石頂生態(tài)旅游區(qū)。
(6)龍山景區(qū)是省級風景名勝區(qū),素有“廣東小桂林”美譽,占地面積129.3公頃。景區(qū)內有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山水映輝所襯托出的一片片迷人景色;有獨一無二,鬼斧神工所雕的石灰石溶巖神奇景觀;還有多種或輕松寫意或緊張刺激的旅游運動,進入景區(qū)會使你有如回歸大自然的懷抱,重拾清新、夢幻、生動的感覺。
(7)德慶學宮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學宮是用于供奉圣賢孔子和小孩讀書的地方,大成殿是學官的主體建筑,面寬、進深各五開間,殿頂為重檐歇灰瓦頂,四柱不到殿頂,其建筑藝術國內首創(chuàng)。整座建筑融宋元時代風格與嶺南地方特色于一體,為我國宋元木構建筑珍品,是廣東省唯一現(xiàn)存的宋元木結構建筑。
(8)廣寧竹海大觀旅游區(qū)位于全國著名的竹子之鄉(xiāng)——廣東肇慶市廣寧縣,是全中國最大的竹海,面積達104萬畝。景區(qū)占地面積8.13平方公里,空氣負離子達9.8萬個/立方厘米,竹子制氧量是常綠闊葉林的1.5倍,源源不斷地輸送大量的新鮮純氧,堪稱南中國最大的氧吧之一。
(9)盤龍峽原始生態(tài)旅游區(qū)內峽谷漫長,罕見的瀑布群共有大大小小100多個,是首個得到廣東省旅游局認可有10級以上瀑布群的旅游區(qū),被譽為“亞洲罕見、廣東第一”瀑布群。
2005年獲中國最高權威旅游雜志《中國國家地理》評為“廣東最美麗的地方”。盤龍峽景區(qū)是一個原始自然生態(tài)旅游區(qū)和中國龍文化與傳說的圣境。景區(qū)內古木蔥蘢,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植物活化石”黑桫欏遍布其間,是廣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拍攝基地。峽谷空氣負離子含量達每立方米12.5億個,是南中國最大的天然大氧庫。
有“中國勇士第一漂”之稱的盤龍峽漂流,于2002年在全國首創(chuàng)冬季漂流,成為國內唯一可以開展四季漂流活動的景區(qū),在廣東省內眾多的漂流景區(qū)當中一枝獨秀,享有極高的知名度。盤龍峽內,由近100個大小瀑布匯集而成分東西兩部分。東側瀑布群密集,最壯觀處在不到200米的距離就有四五個落差達60多米的瀑布。盤龍峽騰龍瀑布位于西瀑布群,落差達90多米,其雄偉可見一斑。
整個瀑布群落差近300多米,水流長達5.3公里,形成范圍100多公頃的瀑布群。盤龍峽瀑布不僅瀑布密集,水量大,而且整體感好,立體觀強。在盤龍峽可暢游奇峰怪石之仙境,耳聞如獅聲吼,看飛瀑激起千堆雪。有三大天然瀑景不可不玩。沿著盤龍峽瀑布群下山,懷著期待的心情等待那片紫色的海洋在拐角處的出現(xiàn),在山麓處終于發(fā)現(xiàn)了深紫色的田野。這種原產(chǎn)地中海地區(qū)的“香水植物”有著馥郁的紫色小花,成株時可高達1米,覆蓋著星形細毛的花朵形如小麥穗。每當輕風吹過,一整片的薰衣草田宛如深紫色的波浪層層疊疊地上下起伏,非常美麗。
(10)六祖寺始建于唐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有歷史。于清嘉慶十四年重修時,六祖寺的建筑面積為600多平方米,灰沙春墻杉木瓦結構。整體為中軸線平面布局,分別由大門、前殿、后殿及左右輔以的廂房、廊廡及小巷構成一體。寺廟四面環(huán)山,山勢峻俏,景色宜人。與六祖寺相鄰的山間,還有“六祖池”、“佛堂頂”、“仙人路”、“爛布衣”等與六祖當年行跡有關的地名和山名。六祖寺自唐代建成以來,就吸引了眾多善男信女前往參拜。逢年過節(jié),寺門香客如鯽,香火甚為鼎盛。參拜者除本地信眾外,珠江三角洲一帶亦有不少人慕名前往參拜。
4. 肇慶市旅游局局長
近幾年肇慶人口流動比例較大,截至2018年末,肇慶常住人口415.1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63萬人,其中城鎮(zhèn)常住人口198.2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常住人口城鎮(zhèn)化率)為47.76%,比上年末提高0.02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6.06萬人,出生率14.59‰;死亡人口2.42萬人,死亡率5.82‰;自然增長人口3.64萬人,自然增長率8.77‰。
5. 肇慶市旅游發(fā)展局
端州五路財聯(lián)大廈一樓青旅(廣百對面)
文明北路大潤發(fā)后面星湖門票卡辦理中心。(牌坊公園公交站對面)
七星巖景區(qū)4個門現(xiàn)在都有啟用充值業(yè)務,但不能辦卡,營業(yè)時間為8:30到16:30。
鼎湖山正門充值點,營業(yè)時間為9:00到16:30,
6. 肇慶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主任什么級別
廣東省大灣區(qū)由香港、澳門和廣東省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九個珠三角城市組成,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經(jīng)濟活力最強的區(qū)域之一,在國家發(fā)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zhàn)略地位,與美國紐約灣區(qū)、舊金山灣區(qū)、日本東京灣區(qū)并稱為世界四大灣區(qū)。以廣府文化作為核心文化
7. 肇慶市旅游局領導班子
1、肇慶星湖綠道開通時間是2011年2月26日;
2、星湖綠道全長19.1公里,星湖綠道串聯(lián)牌坊廣場、波海公園、伴月公園、伴溪公園、七星巖東門廣場,“游客騎車或漫步,行游山水湖畔間,有人在畫中走”的意境。
3、肇慶市旅旅局于當年的26日至31日舉辦“2011請到肇慶過三八”活動,綠道沿途的旅游景點推出特色賞花游、美容健身休閑、祈福、大型人物史跡展覽等系列旅游節(jié)目?;顒赢斕欤习倜眯袌F游客徒步從牌坊廣場出發(fā),行游星湖西堤綠道,觀賞陽春美景。
8. 肇慶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主任級別
當然是肇慶啦,肇慶市位于中國廣東省,屬珠江三角洲,西靠桂東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過,北回歸線橫貫其中。背枕北嶺,面臨西江佰,上控蒼梧,下制南海,為粵西咽喉之地。東南部端州區(qū)、鼎湖區(qū)、高要市、四會市和肇慶高新技術產(chǎn)業(yè)開發(fā)區(qū)列入珠江三角洲,西北部廣度寧、德慶、封開、懷集四縣屬山區(qū)。肇慶那里的旅游景點相當出名。
云浮,又被稱為廣東大西關,是連接廣東珠三角和大西南的樞紐,系著知名歷史文化、旅游風景名城,全國有名的“石材王國”,素有“硫都”和“石都”之稱,有“沙糖桔之鄉(xiāng)”的稱譽。“城中有山,山中有水,綠樹花香,山水相映”是云浮的特色。
無論是從地理位置上說還是本身所具有的發(fā)展?jié)摿碚f, 肇慶的發(fā)展前景都比云浮的好!
9. 肇慶市旅游發(fā)展委員會主任是誰
其一,肇慶在廣東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建有高鐵、輕軌、和多條高速公路,是連接西南的大門;
其二,風景名勝古跡多,是省內不可多得的旅游勝地;
其三,肇慶市空氣好、水好、食物環(huán)保是養(yǎng)生養(yǎng)老的最好選擇;
其四,肇慶人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敦厚樸實;
其五,這里地價不貴,地域開闊,具有新時代城鎮(zhèn)化發(fā)展的潛力。
10. 肇慶旅游局梁局長簡介
廣東地處南方,在姓氏上與北方省份的山東姓氏排名、河北姓氏排名有所區(qū)別。陳是廣東的第一大姓,共有848.48萬姓氏人口,占據(jù)廣東人口的7.71%。而黃、梁、林、羅也是主要分布在廣東的大姓。
廣東十大姓氏排名
1、陳
廣東共有848.48萬陳姓人口,占廣東人口的7.71%,是陳姓第一大省。南宋年間,陳姓開始遷入廣東地區(qū),其中江州義門堂陳是陳氏最重要的分支。目前陳姓在中國共有7138.4萬人口,是中國第五大姓,在全球范圍能更是有9800多萬陳姓人口。
2、黃
廣東共有590.1萬黃姓人口,占廣東人口的5.37%。廣東是黃姓的第一大省,約占全國黃姓總人口的19.5%。目前黃姓人口約有2700萬,是中國第七大姓。而在廣東乃至全國著名的黃姓當屬“黃飛鴻”。
3、李
廣東共有544.72萬李姓人口,占廣東人口的4.95%。李姓人口在全國共有9500多萬,是第一大姓,不過主要分布在北方,廣東是李姓的第五大省。
4、林
廣東共有372.83萬李姓人口,占廣東人口的3.39%。目前全國共有1416萬林姓人口,廣東是第二大省,僅次于福建。
5、張
廣東共有365.36萬李姓人口,占廣東人口的3.32%。廣東省內的張姓主要分布在潮汕、大埔、蕉嶺等粵北地區(qū)。張姓在全國共有8750.2萬人,是中國第三大姓。
6、劉
廣東共有315.89萬李姓人口,占廣東人口的2.87%。廣東省內的劉姓主要分布在客家地區(qū),在興寧、南雄、增城等地人數(shù)極多,超過6%。在珠三角、粵語和潮汕地區(qū)人口較少。
7、梁
梁姓是粵語地區(qū)的大姓,廣東共有294.31萬李姓人口,占廣東人口的2..68%。廣東省內的梁姓主要分布在肇慶、云浮地區(qū),在當?shù)亓盒帐墙^對的超級大姓。而順德、中山、新會、高要等地梁姓的人口比例也超過了10%。潮汕、客家地區(qū)比例則只有1%左右。
8、吳
廣東共有275.5萬李姓人口,占廣東人口的2.5%。吳姓是南方大姓,在粵語、客家、潮汕等地普遍都有超過3%的比例。目前中國吳姓
11. 肇慶市旅游協(xié)會
肇慶星湖風景區(qū):是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之一,被譽為兼得“西湖之水,陽朔之山”的“嶺南第一奇觀”。位于肇慶鼎湖區(qū)的鼎湖山風景區(qū)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綠寶石”。
盤龍峽生態(tài)旅游區(qū):位于德慶縣西北部,距縣城28公里,占地3萬畝。景區(qū)內古木蔥蘢,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植物活化石”黑桫欏遍布其間,是廣東省攝影家協(xié)會拍攝基地,南中國最大的天然大氧庫。
千層峰:位于廣東省封開縣漁澇鎮(zhèn)東南8公里的黃崗河畔,由重重疊疊的色彩斑斕的砂頁巖和局部鈣質頁巖構成,屬砂巖峰林地貌,形成于三億八千萬年前的泥盤紀。
它還是我國最古老的造山運動――嘉理東造山運動所造成的山峰,是廣東兩個嘉理東造山運動的標準地之一。這里群峰聳立,蒼翠欲滴,主峰高233米,如倚天長劍,直插云霄,奇?zhèn)ルU峻。山雖不高,但卻集“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廬山之秀、峨眉之幽”于一身。